银行读懂互联网金融了吗?
发布时间:2019-12-30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间金融市场的全面化竞争日趋激烈。大银行业不仅面临同业竞争对手的挑战、新兴中小银行的侵占,还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的不断冲击。互联网金融真的能颠覆传传统银行吗?大多数传统银行家们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革新,传统商业银行拥有比较完整的客户信息和广泛的实体客户群体,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信息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大数据和信用数据处理经验,互联网金融不可能颠覆传统商业银行。但是也不能否认,传统银行家们至少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态度上由傲慢变为赞美。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类型的金融互联网业务也正是基于其态度的转变。而问题的关键是终生浸润在传统金融体制中的银行家们真的读懂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了吗?也许答案并不是非常乐观,从五大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效果看,广大客户群体并不认可。恰恰由此反映出的传统银行以金融互联网化应对金融互联网的思路有失偏颇。
金融互联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以互联网化的策略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实质上没有把握到互联网金融的真谛。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实现支付、资金融通和信用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接受、并不断创新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含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成本更低、更便捷。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均是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在资金融通、金融服务、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互联网金融的不同种类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技术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充当信用中介,提供资金通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运营成本,其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替代,技术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传统金融的发展,并不能重根本上动摇传统金融的根基。而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是指那些已经拥有庞大客户群体的并针对客户需求引入金融服务发展起来的金融平台。平台型互联网金融依托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低门槛智能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深度的客户黏性和分享式社交化运营日益强大、规模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并不断挤占传统银行业务、争夺银行客户。其庞大的客户群体,深度客户黏性,分享式社交化的互联网思维是传统银行并不具备的,因此,平台型互联网金融才是传统银行正真又难以应对的挑战者。
商业银行“金融互联网化”的思路与其说是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不如说是一种“占位”策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应对金融互联网的冲击。传统银行错误的将挑战来源归结与技术性互联网金融,走相对容易的金融互联网化道路,偏离了对互联网金融本质的探索。平台型金融互联网以广泛的中低端客户群体为目标,通过低门槛、及时快捷的金融服务吸附了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并依赖于其分享式社交化运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顺应了普惠金融发展趋势。传统银行业若仍以原有的思维模式经营,走简单化的金融互联网之路,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传统银行业被弯道超车的情景极有可能发生。
伴随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化水平的深入,未来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平民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市场,传统商业银行切不可以“领先者”的身份自居,而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汲取互联网思维精神,放下架子,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服务。重要的是,传统银行应该思考如何获得黏性客户群体,而不仅仅是市场“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