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会计制度的改革之路
发布时间:2019-12-30
编者按: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认识本根,才能公正、周全的处理事情,这就是自然规律。一项或某一方面会计制度的变化也应如此,只有充分了解了此项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功效性,并且在实践中执行它,检验它的可操作性,最后才能对它进行变动、更新、甚至于变革。
学习路上,辨识角色
通过解析会计制度工作在外部单位和内部管理中饰演的角色作用,了解会计制度设立的出发点和目标作用,为会计制度的变化做好准备工作。
外部管理中“执行者”角色。外部单位或部门根据其管理需求,颁布相关制度后,由金融机构负责执行。如账户实名制度,它是国务院颁布的法规法令,由各家银行和与银行发生业务的客户共同执行,这类制度更多考虑的是净化经济市场环境,整治贪污腐败等高层面的社会问题 ,这类会计制度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
重点业务中 “资金保护者”角色。根据其他金融机构或本系统内发生的操作类风险案件,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和剖析,查找制度风险点,并根据此风险点进行制度修缮,以达到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如关于柜员登录业务系统模式的制度要求。根据原制度要求,柜员需同时使用柜员卡和密码进入系统操作。但,在其他金融机构屡次发生内部人员盗取他人柜员卡和密码,将银行资金非法挪用、盗取的案件后。此项会计制度新增了柜员身份认证的环节,即柜员同时使用柜员卡和柜员本人指纹才能进行系统操作。此类会计制度在管理中扮演着信用社资金“保护者”的角色。
内部管理体系中“辅助者”角色。信用社内部管理体系涵盖了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其中每项业务的本身的管理又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或流程。在业务办理中,根据信用社内部各条线、岗位职责分工,找出这项业务流程中的最有权威的发言者和指挥者,并依从其指挥进行操作。如贷户违约时,信用社需对其账户资金进行主动扣划。会计制度要求,柜员应凭借相关部门的扣划通知书才能进行扣划操作。原因在于,在这项业务中,贷户前期的调查、授信、发放及贷后管理,一直到扣划,扣划后可能还有一系列的“动作”。在对贷户操作的整个流程中,我们始终有一个有力的指挥者,会计制度应该依据其指挥进行操作。会计制度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是“辅助者”的角色。
应用路上,实践中探知
将会计制度放在实践中去检验,观察这项制度的制定,是否涵盖了此类业务的全部范围,是否适应该类业务以后的发展趋势,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否到位,制度制定的目标是否站在信用社经营的角度,是否发挥了它的服务性功效…….,经过检验后,才能更加明确此项制度的被承认性。如相关人员在柜面归还贷款时,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原则上不允许使用现金的方式归还。从其操作性来说,贷户在外地时,且业务系统不支持自动扣除的情况下,或贷户不配合,经客户经理催要后要回的现金。在这种情况下,这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就遭到了质疑。另一方面,它的风险防范点在于,防止其他人员或客户经理假冒他人名义进行贷款,从而,形成信用社资产风险。但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性,相关制度的完善性及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变化,其风险防范性和长期存在必要性也将会遭到质疑。
变革路上,步骤井然
在考量了会计制度的效能后,端衡利弊,追源根本,结合管理,做好适应新情景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风险防范性是其保底基数,服务性是它的上层建筑,在此基础上,将变化之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认清此项制度所扮演的角色;第二步是将变化的制度进行试行,落实在实践中,观察其可行性;第三步是通过正式通道,传达,承认此项制度,同时明确操作的保障和监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