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农村老家,邻居三大娘一看见我们,羡慕中带有一丝惋惜地唠叨到:“你们现在都出息了,可惜你娘真没福气,走早了!”一名话戳到了我心灵的痛处,它打开了我尘封多年而又不愿打开的记忆,思绪就象决堤的黄河水喷涌而出......
或许,勤劳善良是亿万个中国母亲的共同特征,而我的母亲尤甚。
母亲出生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在兄妹八人当中,数她最小,与年龄最大的大舅相比,整整小了二十岁。N年前,姥爷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商人,家境殷实,在姥爷和姥娘的眼中,母亲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在别人眼里,母亲纵然不是“千金小姐”,也算是“大户闺秀”。但自从嫁到我们家后,母亲就无怨无悔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因为父亲在外村教学,一家的重担就落在母亲瘦弱的肩膀上。由于那时我家人多劳力少,每年都是“缺粮户”。为了多挣“工分”,母亲除了白天出满勤、干满点,挣足生产队一天的“工分”外,晚上还加班加点,利用自身的手艺为本生产队的社员免费缝制衣服来换取“工分”,对别的乡亲们则象征性地收取一毛、两毛不等的“工本费”。
在那个还未改革开放,物质相当匮乏的时代,拥有一台“蜜蜂”牌缝纫机,还是许多家庭的正在做的梦;会裁剪缝制衣服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在我的印象里,在母亲灵巧勤劳的双手下,乡亲们一块块新买的布料,经过量体、粉笔标画、剪刀裁切、机器缝纫后变成了一件件崭新可体的衣裳;一个个无用的布条、下角料,经过母亲的拼凑、组合、缝补,变成一个美观、大方、结实的自行车车兜;我的紫色棉布书包,被母亲缝上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白色毛体大字,每天背着它上学,有一种无名的自豪感。
最惬意的是吃过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母亲脚蹬缝纫机踏板,机轮在“嗡嗡”地飞转,针头在“咔咔”在飞线。当时常用字还识不全的我坐在母亲陪嫁的老式太师椅里,借着有些昏暗的煤油灯光,翻读着从一个邻居借来的如“金光大道”、“暴风骤雨”、“万水千山”、“大别山上”等那个时代流行的上千页的“大部头”小说,如饥似渴地“啃”起来,从中汲取着营养,完全沉浸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也是从那时起,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了我的“文学梦”。
“再有权势的我们不巴结他,再低下的人,我们也不踩踏人家”;“饿时一口,胜似饱一斗,别人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帮助他”。母亲用这样朴素的观念来教育我们,而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近门有一个堂哥,母亲早逝,父亲常年游荡在外,撇下他一人孤苦伶仃。母亲就经常把他叫到我家中,随我们同吃同上学,至到他能独立生活。
本家有一位大奶奶,年老邋遢多病,被不孝的儿媳妇赶到一个孤僻的毛草房里,缺吃少穿。为了避免她儿媳——一位恶妇的误解、妒忌、甚至指桑骂槐,母亲总是让我们偷偷地为老人送些好吃的,至到她去世。
邻居有一位三哥,刚复员回家,由于家中弟兄们多,与父母发生了争执,躺在一个静僻的孤房里,三天汤水未进。母亲知道后,就做了一碗我们生日才能吃到荷包鸡蛋面,亲自送到他面前,经过苦口婆心地劝导,使他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
家庭的最大变故和不幸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那个大雪封门的第一个春节。
那年还在上大学的我放了寒假回到家中,看到却是母亲躺在床上,床头挂着吊针,桌子上摆满了药瓶和药盒,母亲骨瘦如柴,眼窝深陷,明显得消瘦了许多......
哥哥告诉我:“母亲在地区人民医院查出患了癌症,刚在医院住了三个多月,怕影响你学习,母亲不让告诉你,因为过春节才回到家中,留给她们的时光已经不多了。。。。。。”听到此言,我顿感五雷轰顶,天象塌下了一般,我不干敢想象,离开母亲的日子该怎样过,眼泪夺眶而出,跑到田野里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痛哭了一场。
吊针里的药液不再往下滴,我手握着母亲已干瘪的双手眼睁睁望母亲永远闭上了她慈祥的双目。
第二天,亲戚和邻居们纷纷来吊唁,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人不长寿”。突然邻家三哥闯了进来,扑通跪倒在地,长时间不起,边磕响头边诉说:“婶啊,要不是你,我活不到今天!”。大多数人不了解其中的涵义,但我知道:母亲曾经救过他的命。
母亲出门那天,乡亲们自发地把我家到大街,大街到坟地一路上的一尺多深的积雪用铁锹和扫帚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站在路边,默默为母亲送上最后一程。
白发人送黑发人,奶奶老泪纵横,不停地念叨:“老天爷呀,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换取她的命,我儿媳是个好人,这个家不能没有她呀”!
中年丧妻,父亲目光呆滞地蹲在一个角落里,他不知道将来该如何撑起这个已经破碎的家。
幼年丧母,最小的妹妹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她也知道:自己将永远失去了母爱。
感情丰富的我,哭得昏死过好几次:
娘啊!别人都说好人不长寿,但我知道,你是为这个家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累死的。每天你为我们做好香甜可口的饭菜,端上来让我们先吃,自己则拿块干馍就着咸菜跺在一旁,待我们吃完后,收拾好碗筷,才挑些残羹剩饭吃起来;平时有点小病小灾的,为了省钱,你从来不吃药,不看医生,而最终酿成了不治之症......
娘啊!你怎么不能多活些时间,哪怕只有半年,等儿子参加了工作,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好好地孝敬你,也了却儿子的终生遗憾!
娘啊!你怎么老替别人着想而不想想自己,你无情的撇下了我们,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仅带走你亲手创造的财富,一分一分攒下的积蓄,也带走了我们一生的幸福!
......
N年后,我们兄妹几个都各自成家立业了,也都有了自已的子女,但我们都很孝敬自己的父亲,因为对母亲的爱,都补偿给了父亲。
有人说,世上什么都可以等,就是“孝”字不能等,愿天下的儿女们,都能孝敬自己健在的父母,使他们都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