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是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当时盛行黑白电影,八一电影厂的“大制作”霸占着我们的眼球,我们却极易满足。在我心中,战争是电影唯一的题材,大无畏精神是电影想表达的永恒主题,而婴儿嘈杂的哭声、小贩清亮的叫卖声、人们热情的讨论声,成为电影美妙的副音,留在我的童年时代。
如今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小马奔腾、光线影业等大大小小的制作充斥着大家的眼球,各种题材如喜剧片、谍战片、爱情片、动作片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变得浮躁而难以满足——当一个事物逐渐变好的时候,我们对它的要求就越高,对它的批评自然也越多,不知是事物本身的错,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于我们而言,电影早已从类似洋葱般的调味品变为食盐般不可或缺的佐料,当电影的地位发生变化后,看电影这件事本身也紧随着变了质。
按说看电影应该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安妮宝贝的《彼岸花》中女主人公南生高中时曾与一个男孩子看电影。男孩子为她买了一袋话梅和一瓶可乐,到南生手中时,话梅袋已被打开,可乐瓶子也已被松开。这是个浪漫唯美的情节,让人向往,一如电影里演绎的经典桥段。
可是,如此浪漫的场景在《大男当婚》里却让小宋佳和徐铮精彩的演技所抹杀。虽然看电影是两人谈恋爱时必须的组成部分,但如果只是把看场电影当做完成两人恋爱时必须行使的责任,那么这个举动就会变的僵硬、麻木、无味,甚至荒唐。
热播剧《离婚前规则》则表现了看电影的另一个意义:小三进入角色的一贯伎俩。剧中大龄剩女高洋带着新《红楼梦》中诡秘的道姑身份邀请已婚的贾乃亮一起看电影,其司马昭之心显而易见。当看电影变成这般场景,原本单纯而浪漫的看电影便完全变质,而已婚男女也会因此刻意回避看电影。
看电影是个事件,很简单的事件,最真实的意思表达:想看就买票进影院,不想看就回家。但是如今复杂的生活中,看电影也变得越发复杂,其最初的本质——简单、浪漫——也让生活完全抹杀。究其原因,不知是电影题材的问题,还是院线的问题,抑或是演员的问题,又或者是观影者自身的问题。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