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面条,最喜欢河南产的一种“原味面”,筋斗,没异味,独爱细条的那种,一年四季都喜欢吃,似乎上了瘾,有时候一天三顿吃面条,也不生厌。
早上贪睡,起得晚,水煮面,加上一个荷包蛋,切一小盘咸胡萝卜丝,用香油一拌,味道鲜美可口,足够一上午紧张工作所需的能量。
上午,炝锅面,用茄丝或西红柿(冬季可用大白菜)炝锅,煮出来的面条,味道厚重,怎一个“好吃”了得。
晚上,葱花面,先把香葱切成葱花,放在盆里,用香油加盐拌好,再用开水泼出鸡蛋花儿,连水一起倒入葱花盆里,香味儿瞬间就会充满房间,再把煮好的面条盛入碗内,淋上鸡蛋葱花汤,连吃三大碗不觉饱,那个舒贴,只有吃过才知道。
炎热的盛夏,骄阳似火,如果没有空调,人们静坐不动,汗水也会“咕咕”地往外冒。这个时候,问我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凉面!”
今年的夏天,我吃凉面不下于10次。在外面吃得不多,主要是自己在家做。
做凉面的方法很简单,即便是中午下班后,到家现做,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而且还会有饭后午休的时间。
吃凉面的关键在于佐料的配制。
佐料有几样儿不能少:咸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大蒜、米醋、麻汁,能再有新鲜的香椿芽那就更好了。
把咸胡萝卜、黄瓜切成细丝儿,越细越好,为了方便,也可用刮子刮;把西红柿切成小块儿,也可以放在家用粉碎机中碎成沫儿,可加少许白糖提鲜;把大蒜加盐捣碎,再用米醋和成蒜醋汁儿;新鲜的香椿芽切成丝,然后加盐麻好;至于麻汁,刚买来的新鲜麻汁最好,最好不要用水调和。把上述佐料分别用餐具盛好摆在餐桌上,等待面条出锅。
如果有四口人,开锅下一斤 “原味面”一般也就够了,下面后要注意用筷子翻抄,待锅再次开起,稍停便可用笊篱捞出,放入备好的凉水盆里,然后把水沥净,再用凉水(自来水即可,不必浪费桶装水,也不必把水放在冰箱里降温)反复冲淘,直至达到自己想要的温度。把沥净水的凉面用盆盛好放在餐桌上,配以先前备好的各种佐料,一顿凉面自助餐也就准备完毕。
具体吃法,也就不必细说,先盛少许面条,然后据个人口味选佐料调制也就是了——放些咸胡萝卜丝儿、黄瓜丝儿、西红柿块(汁)儿,淋上蒜醋汁儿和麻汁儿,加些香椿丝儿,稍加抄拌,来不及入口,馋涎也就到了嘴边,等到面条入口,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说出五个字儿——“嗯——好吃、好吃!”
吃完凉面后,先前煮面的汤也就凉得差不多了,再来上一碗,就有了“汤足面饱”的感觉,那才叫“舒贴”。
我吃凉面,有个习惯,就是吃完凉面后必须喝上一碗煮面剩下的汤。这个习惯始于小时候在夏天吃凉面时我奶奶给我们讲的一个小故事:
说是,过去有个拉车子出大力的人,炎热盛夏,拉车出差,挥汗如雨,热、累、饿交加,来到一家餐馆,见有凉面,喜出望外,连吃五大碗,便急急地结账上路,等店家端来面汤,此人已不见踪影。
拉车人到家后,上吐下泄,一病不起,到处求医问药,不能治愈。转眼到了深秋,遇一老者,细问缘由,开一药方,上书四字:“凉面原汤”。这下可难坏了拉车人的家人,事过数月,哪里还能找到当时吃凉面时的原汤?!实出无奈,只好心存侥幸,差人原路找到那家餐馆,说明缘由,店家惊呼:“终于等到你们来了!”
原来,店家当时见拉车人吃得太多,准备劝其喝些原汤,这叫“原汤化原食”,可未等店家把汤端来,拉车人已经匆匆上路了。店家料定必生后患,便把原汤留下一碗,随手放在灶柜上。
来人急不可待,请求店家:“快快把汤取来!”等店家把那面汤端来,天那!哪叫汤啊,早已酸臭,所剩不到半碗,而且布满烟灰蚊蝇。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赶快收好,回家给病人喝了。果然,汤到病除,拉车人没几天便康复痊愈。
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夏日吃凉面,每每讲给家人听,他们都自觉喝汤。
前几天,周末到定陶野钓,天热难耐,钓友请吃凉面,说是非常好吃,餐馆人满为患。我品尝过后,心说:远不如我自己做的自助凉面好吃,而且还没有喝上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