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郓城县李集乡四龙村丁同江和他的同伴来说,是一个忧喜交加的夏季。
他和同伴承包黄河滩区300亩,种植了4年的“金太阳”、“ 凯特”、“ 新世纪”等品种杏树硕果累累,杏儿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清香,丰收在望,让杏农喜上眉梢。
因为村道路和黄河堤道路翻修,通往杏行的必经之路坎坷不平,致使采摘的游人寥寥无几;加之疫情影响,农民不懂电商知识,无法线上销售,农业信息不对称,滞销成为残酷现实。
杏成熟期短,不好存放,仅凭借附近村庄的超市每天销售500斤,相对已经成熟的“金太阳”产量近百万斤,怎能不让丁同江和他的同伴犯愁呢?
杏,是丁同江们一家人的指望,也是全年的希望,面对黄澄澄的杏儿,杏农忧心忡忡。
6月3日,郓城农商银行李集支行行长胡军知道这一情况后,不顾天热路难行,找到丁同江详细了解杏的销售行情后,立即主动与郓城水果批发商联系,并向《菏泽日报》记者杨飞求救;同时利用郓城农商银行企业微信群发布爱心采摘信息,期望拓宽销售渠道。
6月4日,《菏泽日报》发表了题为《菏泽300亩甜杏遭遇“滞销难”,愁煞杏农!请为 “杏”福接力!》一文,并联系菏泽一些大超市进行上架销售,同时,也引起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关注。
省农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专家刘炳福亲临四龙村进行指导,并通过省信息化平台帮助杏农们产销对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收购商,一场“杏”福接力悄然兴起。
“感谢胡行长、感谢农商银行、感谢《菏泽日报》!在种植时给我们贷款扶持,在滞销的关键时候,又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半月后,丁同江来到李集支行,紧紧握住胡军的手,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