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回顾返乡创业的艰辛历程,首先感谢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更感激农商银行一如既往的普惠金融资金扶持,让我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农民外出打工者逐渐成长为拥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微型手电制造的小微企业。”郓城县黄集镇北三村闫福坤无边感慨的说。
12月7日,记者跟随郓城农商银行黄集支行客户经理韩兆东、师尚峰来到北三村,垓村虽然地处黄河滩区,近几年的农村富民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土地成功流转,钢球、球架、自行车配件、五金加工等行业的兴起,让勤劳的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收入增加、钱包鼓了,菜篮子满了,盖了楼房,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化。
“当初,我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同伴一起去浙江打工,先后从事照明电子产品的车间组装、市场零售、合伙销售等工作,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为了出人头地,摆脱贫困,努力打拼,但是微薄的工资收入让生活仍然捉襟见肘。”闫福坤说。
穷则思变。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努力拼搏,凭借在打工时期闯荡市场的阅历、执着追求的信念,2008年,闫福坤返乡开启了第一桶金的创业尝试。在郓城租赁厂房、购置简易机器设备,进行电子产品的组装生意。
“万事开头难。打工的一点点积蓄很快被设备和原料占有,启动资金的缺乏,让刚刚起步的创业梦想几乎破灭,面对举步维艰的经营残酷现实,一筹莫展,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真的是愁绪难解。”闫福坤皱了皱眉。
在闫福坤苦闷徘徊之时,农商银行向他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通过考察论证,加之可靠的信誉,仅仅两天时间,办理了贷款10万元,启动资金一步到位,让他从失落郁闷中看到曙光和希望,重新振作,因此夯实了发展基础。
“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2012年,虽然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利润降低,但是我决心利用网络市场信息化、产品科技化的社会资源优势,坚定返乡创业的信心,立足本地生产组装,跨界链接市场销售,建起了标准化厂房,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制度,经营思维得到彻底解放。同时,再次感谢农商银行扩大了授信额度,给与资金支持,增强了发展实力,为新创业希望插上了翅膀。
近几年,郓城农商银行组织开展的普惠金融下乡活动贴近民心,今年整村授信、还有“四张清单”对接活动,更是深入人心,服务到家,送贷上门,真正履行了农商银行为“三农”办真事、办实事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北三村就有100人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在外地打工,如果部分人员返乡创业,发挥聪明才智,家乡繁荣振兴的步伐会更快更有成效。北三村党支部书记姬生明介绍道。
目前,闫福坤经济条件有了大的改观,也没有忘记本乡本土的村民的热情和帮助,现有工人40多名,根据各自的家庭环境,按照产品组装的性能,尽量满足工人回家组装的愿望,既能照顾家庭,还能多增一份收入。几年来,帮助和间接帮扶3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党的政策搭台,农商银行注入活力,良好的诚信,吃苦耐劳的秉性,成就了创业者的事业梦。闫福坤深有感触的表示:“今后,我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业成果,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郓城、黄集的一方热土上,辛勤耕耘,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